• 首页 > 新兴 > 智能穿戴>正文
  • 投射式电容触控技术为iot和可穿戴提升触控体验

  • 作者: MEMSensor 来源: elecfans.com 2017-11-03 12:23:00
  •   从工业、汽车、医疗设备到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日常消费性电子产品应用等各种技术,都能找得到电容式传感技术的踪迹。

      这项技术能够快速普及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轻易地提升设备的使用者体验,让制造业者由传统开关转向更具吸引力的触控功能。电容传感技术还有助于减少设备的机械元件数量,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缩小尺寸。这些特性的组合只要设计、校准和控制得当,就能让具有电容式传感功能的产品吸引力倍增。

      电容传感技术也广泛用于触控按键和滑杆功能,特别是在消费性、商业和工业应用中非常普及,但最常见的目标应用还是触控板和触控屏幕。要设计出兼具低成本、反应灵敏以及节能的传感器,而且在多杂讯环境中能稳定工作,已是当今市场中的常规要求,然而对大多数工程师来说的确颇具挑战性。

      这些挑战对于未来几年内将快速进展的物联网(IoT)和可穿戴技术尤其明显,消费者的期望是,这些设备就算无法提供比现有物联网设备更好的使用体验,至少也要保持同样水准。许多方法和设计在理想使用情境中的差异极大,因此工程师需要好好考量哪种电容传感方法对其应用来说最好。

      触控板针对使用者接口,最基本的触控传感应用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投射式电容触控技术(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PCT)触控板。这些设计是由玻璃板之间导电材料层的行列矩阵所构成。在这个网格施加电压就会产生一个电场,该电场可在每个交叉点测得。当某个导电物体,例如人类手指接近和接触PCT面板时,就会改变接触点的电场,同时产生了电容差。工程师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实现PCT技术:自电容(self-capacitance)触控板与互电容(mutual capacitance)触控板。自电容设计是在印刷电路板(PCB)上,由接地铜箔(ground pattern)围绕。

      PCB上的每个传感器会与周围的接地铜箔以及传感器顶部的电场线路形成寄生电容。当手指靠近时会导入额外的电容,导致电场扭曲。这种设计的主要缺点在于一次只能检测到一次触控,因此,它虽然是颇具经济效益的模型,但只适用于屏幕后方空间有限的设备。然而,互电容传感方法(mutual capacitance sensing;指任两个具有电荷的物体之间存在的电容)能实现多点触控检测,非常适合配备大型显示器的复杂设备设计。

      当手指触控的时候,两物体之间的互电容会减少,触控控制器由于检测到这个改变而识别到手指的存在。最重要的是,每个交叉点都各有独特的互电容,可以独立追踪。对于互电容触控板来说,手指的存在会导致电容减小。相反地,在自电容触控板,手指施加的额外电容会增加传感器所测量到的整体电容。

      触控屏幕多个电容式触控板可组合形成触控屏幕或触控面板,用于检测单片玻璃板上一个或多个手指的位置。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以及高端可穿戴设备等空间有限的设备,并可区分为PCB、电容式和单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触控面板等三大类应用。PCB触控面板:低成本、低功耗,但制造难度高PCB触控面板基本上是放置在显示器附近的两个或多个PCB自电容触控板。对于没有空间限制的原型建构和商业设备,由于可以采用普及的低成本标准PCB工艺,因此是理想选择。

      在设计PCB触控面板的触控按钮时,尺寸通常是考虑的关键参数。然而形状和按钮间距(pad pitch,按钮之间的距离)也应纳入考量,以便将错误检测降到最低。电容式触控面板:较灵活,但使用案例少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两层垂直堆叠的高导电材料——ITO导电层,一层用于列,一列用于行。该设计的关键特点在于每个交叉点都有自己的独特互电容,可由触控控制器独立追踪。电容式触控面板由于能提供多点触控,且易于配置支持两个或更多触控板,非常适合许多应用。此外,其超薄的模组设计更是较大屏幕尺寸应用的理想选择。

      不过这些设计也不是毫无缺点——导电层所需的两层ITO非常昂贵。再者,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功耗也非常高,控制器的高睡眠电流导致高耗电需求,不适合用于追求精简的可穿戴产品。单层ITO触控面板:低成本、低功耗且易于建构单层ITO触控面板方法是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多项优点。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触控板的数量采预先定义,因而无法像电容式触控面板般灵活地变化。预定义的特质极有益于尺寸大小和控制器运算资源的安排。从制造的角度来看,这个方法与电容式触控面板极为相似,不过电容式触控面板只使用单一ITO层。在确定最适合自己应用的模式之前,工程师需要权衡所有设计优缺点。

     2    1 2 下一页 尾页

    免责声明:科技狗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yzl_300@126.com

    延伸阅读:

  • 2023年八款热门千元有线耳机大横评!谁是千元价
  • 索尼WF-1000XM3无线降噪耳机上市,内置联发科定
  • 期待,realme首款真无线耳机将于1月7日发布!
  • Shokz韶音亮相无锡马拉松,专业运动耳机释放运
  • 选购吸尘器还只是看吸力?气旋分离技术也同样
  • 可穿戴医疗产品推广难 找准目标人群成突破口
  • 谷歌眼镜新篇章 谷歌眼镜正式推出企业版
  • AR普及重要力量 Mira为iPhone推出99美元AR头
  • 可穿戴设备将手指变成键盘 提供新的输入方式
  • JBL ENDURANCE RUNBT入耳式无线运动耳机动感上市
  • 智能可穿戴设备要火起来,硬件与软件一个也不能忽视
  • 谷歌眼镜强势回归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 智能穿戴设备有望替代手机 骨传导技术将改写行业
  • JBL T280TWS和聆耳NC100对比测评,教你用599的价格
  • harman/kardon CITATION音乐魔力5.1家庭影院系统
  • 索尼WF-1000XM3无线降噪耳机上市,内置联发科定制方
  • 主编推荐 ...
  • 东来也孙道军:不是每一只国潮鹅,都可以叫“鹅小天”...

  • TCL携智慧科技产品重磅亮相,UDE成“最佳Show场”...

  • 美的洗衣机与联合利华达成战略合作 共领未来家庭洗护新生...

  • 今日焦点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关于我们 |   科技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2014-2020 科技狗版权所有   E-mail:yzl_300@126.com
    科技狗 |  techdog.cn  |   粤ICP备20200768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