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14年测试版的庞大外貌相较起来,此次的Magic Leap One非常紧凑结实,除了在光学组件上可能获得技术突破,把相关计算组件移到独立的光场背包中,看来帮助也不小。当然,也因为如此,背包与眼镜就必须透过线路连结,这是美中不足的部份。
而以眼镜配背包这种移动方案来看,目前具备最高性能的绘图能力及低功耗,又能兼顾AI计算,应该是高通的解决方案,那Magic Leap One是否有可能搭载了高通的SnapDragon 845/835?但如果不是845, 还可能有哪些搭配?
目前,市场上也有不少低功耗图像识别芯片可以选择,是否可能维持过去传闻中的NVIDIA方案,但是再额外增加一个独立的图像识别芯片?
由于之前也曾有传闻Magic Leap One可能搭载了NVIDIA Parker处理器,这是NVIDIA Tegra系统最新款的处理器。但目前Magic Leap One上没有任何可以适用的软件,开发环境是一款全新硬件最重要的部件,甚至比硬件本身的规格还重要,既然作为Creator平台,哪么最应该优先被考虑的该属开发工具包是否能够在第一时间备齐。
而延续前面的推论,若采用高通的平台,那么不论在AI计算,甚至AR环境的开发,都能有最快最完整的现成开发环境,要赶在2018年推出搭配完整SDK的开发者版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这也就增加了Magic Leap使用高通方案的可能性。当然,采用其他方案的话,,在SDK方案的搭配上恐怕就无法满足时程上的需求。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曾在2014年作为特邀媒体亲身体验了Magic Leap“怪兽”版本的产品,效果确实非常震撼,但更震撼的是“怪兽”的体积。如果你见过真机,你绝不会把他和便携式、头戴显示器、低功耗等词联系在一起。
所以,即便是在Magic Leap拥有如此强大的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要把这种设备微型化,做到可穿戴、可移动,依旧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而至少从目前展现出来的外型设计上,Magic Leap one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紧接而来的真正挑战,在于硬件真正的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否足够优秀,以及后续能否吸引到足够的开发者来共襄盛举。
以Magic Leap 所提供的多项可能应用方向与场景来看,可以预期的是,在下一波Magic Leap One 产品方案细节发布时,行业合作伙伴将会是其中重点,不论是来自消费性零售、互联电商、游戏娱乐、工业流程设计工具、企业协同运作平台解决方案厂商,都是可能的行业合作伙伴。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如同过去所有创新技术硬件发表时,所有人都会问的是:有多少软件应用服务可以支持?因此,虽然Magic Leap 表示,Magic Leap One 将会在2018年开始出货,但出货时点将会是下一个大问题,因为这牵涉到的不只是硬件产品的生产与良品率问题,更值得观察的是,Magic Leap 会在建立多大的应用内容共生体系规模之后,才正式上市销售Magic Leap One,由此将可以进一步判断,Magic Leap 踏出商用落地的第一步,到底成功的机率会有多高?
免责声明:科技狗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yzl_3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