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美高新行业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业内人士对于人工智能展开了热烈讨论。关于人工智能对人类就业的影响,与会人员的看法虽然出发点不同,但基本上都认为人工智能的影响是积极的。
那么,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人工智能与人类就业不是对立关系的结论?
从市场整体分析,过去数十年间技术进步可以说是革命性的,但全球失业率却一直维持在4%-5%之间。也就是说市场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新技术的应用会导致一些旧职业被淘汰,但同样会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使得市场上的就业机会整体达到动态平衡。所以,即使人工智能应用于市场,也不会造成市场就业机会的损失。
从工作格局分析,一些技术含量低的简单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劳动的价值。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下,有些工作可以实现从工业性向娱乐性转变,或许能通过更少的劳动创造更大的财富。同时,技术知识相关的工作职位会增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对于需要人类智慧、人类技巧的工作来说反而起促进作用。
从应变能力分析,人工智能或许会具备一定人类赋予的创造力,但无法具备人类在工作当中的应变能力,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工具仍需要人类控制应对突发情况。另外,人类的应变能力同样可以用于学习上,可以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应对市场需求的改变。未来若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将会有更多人掌握人工智能技术。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不会造成市场就业机会减少、无法替代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而且人类能通过改变自身应对市场需求。所以从理性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工业应用能大幅提高市场生产力水平,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件应该积极推进的好事。
本文作者为科技魔方编辑亮晨;关注未来科技及tmt产业。作者微信:Turchen,欢迎沟通交流。
免责声明:科技狗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yzl_300@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