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发现>正文
  • 国内金融企业做技术开源很难?这家银行正迎难而上

  • 2019-07-12 09:20:56
  •  

           开源,正在成为影响全球技术的一股重要力量,社区与开源的力量,也正在改变整个IT行业。未来,各种类型的开源技术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开源技术将会更加深入各个行业的业务应用中。同时,开源也是大多数技术创新的源泉。

    在技术圈,为了彰显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大型互联网科技企业有一条必经的技术之路,那就是开源。Google、Facebook、微软、腾讯、阿里等互联网科技巨头,在全球技术开源社区上一直保持着高度活跃。

    如今,开源在中国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与文化,对于国内的开发者来说,一方面他们会贡献代码、架构,将开源项目进行“本土化”代码调优后进而进行迭代和开放,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也会将开源的模块进行商业化以聚焦更多的需求,或将其项目捐赠给国际顶级的开源软件基金会。因此,开源精神在国内开发者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根据GitHub的全球用户分析,中国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用户来源。在获得竞争优势、降低开发成本、提升软件运行效率、促进行业标准等层面,无论是是开源的贡献者还是使用者,都能从中获得无限价值。

    但与开发者这种积极愿景相反的是,国内企业大多数的开源仍然是基于“技术表层”的开源,在生态方面仍然是基于国外开源生态存活。那么,为什么中国难出高质量的开源应用?在金融领域做开源为何更难?

    难点一:Star数较高的开源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出众的并不多

    国内的开源项目在GitHub上占据很大的比重,但是Star数较高的开源项目大多是基于框架上的组件库,自身作为生态核心的开源项目在国内极少,在底层关键项目上和国外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例如,GitHub上最受欢迎的 ant-design/element 等,其只是 React、Vue 等前端框架的组件库,只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本调研结果来自InfoQ:国内代表型企业开源项目盘点:前端的“轮子”最多!)

    难点二:技术人员对金融领域的固有偏见

    中国大多数人对于金融企业仍停留在技术过时、架构老旧的固有印象中。同时,因为安全性、稳定性等IT环境要求限制,传统金融企业在主动拥抱开源技术的接受度上相对互联网企业会较低,这也加重了开发者对于“金融领域技术过时”的偏见。

    但无论是传统银行还是金融企业,他们其实都在实时关注着最前沿的技术体系与架构,只是由于自身业务的特殊性,必须在确保自身数据安全性得到保障后,才能尝试新技术体系。这种技术领域的偏见,在短时间内也很难纠正过来,从而导致涉及金融服务体系部分的开源项目,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业界的认可。

    难点三:转型分布式商业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伴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价值链被重新整合分割,行业界限变得日益模糊。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不断刺激着传统金融行业,跨界合作和跨界创新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业务及用户快速增长的场景需求。多个开源项目,都在指向一个现实情况——开放、开源、高效的分布式商业理念已成为业界共识。

    微众银行坚信开源 迎难而上

    目前,基于分布式商业的需求,为满足金融企业在转型分布式商业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微众银行在区块链、AI、金融科技、大数据等众多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开放,整体在开源技术及应用领域已有诸多进展。

    区块链领域:微众银行在区块链领域致力于建设立体化的开源体系,为公众提供开放、完备、创新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其一,联合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简称:金链盟)开源工作组,共同推出金融级联盟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该平台具备高性能、安全可控、功能丰富等优势,为开展区块链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目前,FISCO BCOS开源生态圈已涵括数百家企业机构、数千名社区成员,落地应用遍及各行各业。

    其二,推出实体身份标识与可信数据交换解决方案——WeIdentity,以促进泛行业、跨机构、跨地域间的身份认证和数据合作,该方案已应用于澳门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为澳门居民提供证书电子化管理服务。

    其三,基于一系列区块链应用落地实践,推出区块链中间平台——WeBASE,对技术和业务架构中的共性进行抽象,形成通用化且体验友好的组件,覆盖面向区块链系统的账户及数据管理、应用开发环境、运维治理工具和用户界面等,为开发者和企业开拓一条从区块链底层通往应用落地的高速通道。

    微众银行积极参与到区块链领域的技术开源和生态建设中,倾听社区声音,快速进行版本迭代,持续优化性能、安全、功能等基础能力,提升用户体验,即将推出一系列符合社区需求的创新特性,以及开拓更多的开源项目,以更全面地支持分布式商业发展。

    AI领域-联邦学习:在当下用户数据价值越来越高的时代,联邦学习作为一种保护用户数据隐私的有效技术,现阶段正在加速落地到行业应用中。微众银行现已对外开源其自主研发的首个工业级的联邦学习技术框架——FATE (Federated AI Technology Enabler),不仅提供一系列开箱即用的联邦学习算法,更重要的是给开发者提供了实现联邦学习算法和系统的范本,使大部分传统算法可以经过改造适配到联邦学习框架中,从而快速加入联邦生态。

    架构:用户体量越来越大,业务线也发展得越来越广,后台业务逻辑也越发复杂。WeEvent 以及WeCube分别作为微众开源的分布式事件驱动架构及分布式架构IT管理平台,WeEvent 可以在不改变已有商业系统的开发语言、接入协议的情况下,实现跨机构、跨平台的事件通知与处理。WeCube通过赋能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应用,将IT系统领域复杂多样的现实存在抽象建模,分离逻辑规划、应用部署和物理实现,以屏蔽领域复杂度,来实现分布式商业的对等合作。

    微众作为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在技术开源领域迎难而上,积极发展金融科技,并向各行业合作伙伴开放技术能力,以踏实的实力和坚定的信心,踏出技术开源的第一步。

    共同预见“开源”未来

    2019年7月26日,由微众银行举办的首届 FinTech Day 金融科技开放日将在深圳召开。期间,微众银行将针对区块链、AI、大数据等开源技术与项目,分享其技术架构的演进,发布技术应用。

    同时,大会当天也将有开源届的重磅级嘉宾前来分享。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中国区总裁KeithChan将带来他对开源领域趋势的深度思考与观点。腾讯云总裁邱跃鹏、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杨强等诸位大咖级嘉宾,也将现场分享开源社区文化与趋势,以及微众银行的“开放银行”理念等内容。

    另外,本届 FinTech Day 将专门设置AI、区块链、金融科技开放平台、加速器四大分论坛,微众银行将分享FATE 框架的核心技术细节、解读区块链开源版图及多领域应用案例、首次发布分布式架构IT管理平台WeCube、大数据平台套件WeDataSphere等技术应用、展示首期金融科技加速器亮点团队。

    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获得限额免费入场门票!7月26日,微众银行首届 FinTech Day 金融科技开放日,携众多开源技术,邀你一起,共同预见“开源”未来。

    更多大会详情,请访问官网链接:https://fintech.webank.com/fintechday/2019/


    免责声明:科技狗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yzl_300@126.com

    延伸阅读:

  • 露营能随时随地取电?铁塔能源与品胜联合变革户
  • 新生态 新能力|网御星云受邀出席中国网络安全
  • 生命说张献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健康教育进行
  • 性能典范 全球风范 长安凯程F70携“十大领先
  • IDC :启明星辰集团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类产品市
  • SAS® IFRS 17 合规解决方案,助力中国保险公司
  • 生命说梁志:预防大于治疗,生命说公司把人挡在医
  • 助力复工复产,我们在行动!云子可信终端管理平台
  • 小长假出游记录美好时光 铠侠极至光速microSD卡带
  • 秘塔写作猫这款公文写作神器,你值得拥有
  • 巨野圆通速递现招聘数名分拣、扫描工人
  • 人民日报证实:用温度适宜的烘干机能有效给衣物除菌
  • 讲真课堂《高效记忆训练营》:让更多人拥有“过目不
  • 新旧电脑更换,如何快速简单地实现系统及所有业务软
  • 国际安全防卫学院成为联合国国际刑警授权单位
  • 科减特膳通过SGS权威机构检测,不含360项西药成分
  • 主编推荐 ...
  • 东来也孙道军:不是每一只国潮鹅,都可以叫“鹅小天”...

  • TCL携智慧科技产品重磅亮相,UDE成“最佳Show场”...

  • 美的洗衣机与联合利华达成战略合作 共领未来家庭洗护新生...

  • 今日焦点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关于我们 |   科技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2014-2020 科技狗版权所有   E-mail:yzl_300@126.com
    科技狗 |  techdog.cn  |   粤ICP备20200768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