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设计中,目前有三种选择方案:最简设计中每个子系统没有冗余保障,在系统发生故障后将影响整个自动驾驶系统的运行;冗余设计则增强了子系统的鲁棒性,一旦其中一个损坏依然不影响汽车的正常运作,但同样的两个系统同时运作却得出不同指令的时候,可能会给系统造成困扰;最优方案是择优设计,既提供了冗余安全,也能在子系统指令不同时择取最优方案。
英特尔在自动驾驶的进展
英特尔目前有着基于大数据的一整套自动驾驶开发流程:从收集数据,分类标注,建立数据库,设计和训练模型,验证准确性,优化模型,直到装载在量产车上,英特尔在不同阶段也部署了不同的研发人员和技术能力(包括数据标注人员、数据科学家和软件开发师)。
英特尔推出的Intel Go平台则是横跨汽车、连接和云的全新汽车解决方案,同时发挥自动驾驶的中央计算平台、5G通信平台以及云端数据中心的作用。
问答部分
Q:在无人驾驶系统中,有没有识别率更高、训练更高效、终端计算量更好的深度学习方法?
A:算法还在不停改进,训练量大小现在还不是最关心的,所有的厂家最关心的还是检测能力有多高,能发现多少问题,证明系统的可行性。训练得等到将来产品出来的时候才会变得更重要。此外,识别环境这部分的算法很多人都能掌握到,但算法的强弱在第二部分会区分开来,在汽车怎么和别人互动这方面不同企业间的算法能力会有很大区别。
Q:算法研发最大的难度是什么?
A:我感觉是算法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估计到所有可能的驾驶场景。训练的样本数据需要有代表性,否则输出的结果很难上路。没有数据无法训练。比如,高速上下匝道的并线、环形道并线是比较困难的例子,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
Q:目前自动驾驶主要的算法路径有哪些?哪些是最优的?
A:自主学习很多人都在谈,但受到数据样本的限制,神经网络可能无法覆盖到更多的场景。因此还需要人为设定规则。此外,汽车的特殊性要求它的驾驶行为必须可解释,以满足政府部门的监管需求和消费者的信任。
Q:数据的传输储存有什么策略吗?
A:现在有个领域,汽车上传非常规的数据到数据中心,用于算法的继续优化,其他日常的数据可能交由本地处理。
免责声明:科技狗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yzl_3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