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广西Today便利店获得知名风投红杉资本和牛根生5500万元的A轮投资,公司总部搬到武汉后,大力发展武汉和长沙市场,在85后创业新锐宋迎春的掌舵下,Today在便利店行业独树一帜,年轻潮流范十足。2015年7月,Today便利店再次获得仟吉集团董事长陆伟、汪小菲等湖畔大学企业家的A+轮融资,目前全国门店已超百家。
2015年4月,在深圳某资本公司的支持下,北京7-11负责人王紫带领几乎所有的区域经理离职,创业成立了邻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7月,首家邻家便利店在北京开业,之后在北京开设了近百家门店,并尝试性进入上海开店5家。16年底,因为资本方现金流问题,王紫为首的经营团队又在斑马资本的支持下,离职开创了便利蜂品牌。
2017年2月,中商惠民(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完成对知名社区电商爱鲜蜂的战略投资并控股。爱鲜蜂成立于2014年,它以“掌上一小时便利店”模式而知名,此前曾先后获得红杉资本、美团、高瓴资本、中信资本等知名机构的总计1.1亿美元的多轮投资,估值一度超过10亿美元。
资本除了在便利零售终端逐渐发力外,以服务小型非连锁零售终端的快消B2B行业,在近两年也成为了投资的热点。
除了阿里零售通、京东新通路等巨头,还出现了以自营B2B为主的中商惠民、进货宝、新高桥、易酒批,以撮合B2B为主的掌合天下、店商互联、零售通、供销大集等知名企业。
根据全媒体《快消品》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快消品产业年度报告》,截至2016年11月,市场上共有70多家较大的快消品B2B平台,这些平台在2016年已获得了总计超过50亿元的投资。
四.波澜水不惊
作为曾在便利店行业工作,又转战风投的笔者来看,风投资本的跃跃欲试、线上企业进军线下的迫切渴望与便利企业的静心打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里城外冰火两重天。
也许第三方资本的涌入,能为便利店行业带来更多跨界的理念和更大胆的新模式,也许资本仅仅为一颗石子,暂时为行业带来小小的波澜,涟漪过后,便利店仍以其固有的速度继续发展。以下为有志于进入此行的资本建议几点心得:
1.选准城市
上海、广州、深圳这类最适合便利店业态的城市,各路便利诸侯已厮杀激烈,而历史上资本投的便利品牌主要是集中在北京、武汉这类似乎竞争不激烈、空间很大的城市开拓,是传统企业对这类市场都视而不见,还是资本错判了这类市场。
简单比较京沪两地,从零售历史、商业规划政府与管制、人口分布与密度、交通、气候,到商铺分布与租金,消费观念,服务意识,两地都差异巨大,从而造成了上海连锁便利店多,单体食杂店少,而北京则完全相反。这种差异短期内很难扭转,无论投入资本多大。
2.正视投入
便利店并不能短期成为风投手中的下蛋公鸡,要想做大,需要前期的持续投入。诚然近年来便利店在线下似乎一枝独秀,卓尔不群,但它的盈利能力还还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线下房租、人工成本十多年来持续上涨,3-5年门店升级改造一次已是常态,更不要说在网点拓展和供应链体系建设上的巨大投资,尽管商品毛利率和门店销售也同比提升,但与成本增加相比还远远不够,北京邻家便利资金危机就是风投错误的高估了收益而导致的。
3.鲜食陷阱
鲜食是便利店差异于传统超市小店的核心品类,也是日资便利店与内资便利店竞争的利器,但要做好鲜食经营非常不易,行业内部常说:“不做鲜食等死,做了鲜食找死”。鲜食看似毛利比常温商品高10-15个百分点, 但流通成本和管理难度巨大 ,从工厂建设、冷链物流、到门店设备和销售损耗,中间成本不低,如果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真实毛利可能大大低于预期。
4.加盟谜局
直营店规模一定后,资本方必然希望品牌方以加盟轻资产模式快速拓展,目前主流品牌便利店的投资在60-100万间,由于固定成本高企,竞争激烈,从目前看,无论是固定收益还是毛利分成模式还都难以面对普遍性的成本上涨问题,加盟方赚不到钱快速发展也成为空谈。
5.连锁为王
现在市场上俗称的便利店,并不完全是指鲜食型便利店,也可能是便利型超市(家乐福easy)、超市型便利店、甚至是非连锁食杂店。 第一类门店是日本台湾主流业态,笔者认为最有竞争力,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二三类门店本质还是超市细分的一种,而前文所说的,众多风投投资的快消B2B项目做的是第四类门店,这类个体食杂店在全中国有700万家,风投对此想象空间巨大,但资源整合难度也巨大,这类门店单店竞争力很弱,一旦连锁品牌进入当地市场,未来受到冲击可能巨大。
免责声明:科技狗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yzl_3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