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面所述,我们进入了一个大的框架,就是在外卖这个行业是三个大东西,一个是机器学习,运筹优化其实也是跟机器学习密不可分的。讲到其中运筹优化,大数据作为运筹优化的基础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在大家看这个图挺有意思,我会多花两分钟讲一讲在业务中的算法问题,大概有三个层面。底层的外卖行业希望 30 分钟把食物送到手里,不可能送到二十或者三十公里之外,除非你会飞,否则半个小时不可能送 10 公里。基于这种情况,所有行业都是基于当前打开 APP 定位,定位可能 3 公里或者 5 公里的半径,LBS 保证在运营商做各种推荐或者搜索为基础,再往上两层就是机器学习和优化。所以现在来具体讲一下这三部分。
第一:交易
大家可以看一下中间这个模块是用户商户分层,推荐搜索以及智能补贴,这几个大的方向是任何电商都必须做的。
在有很精细的用户画像体制上,我们希望对用户和商户的生命周期做严格的管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相应的推荐、搜索、补贴,比如说有一个用户进入沉睡期,我们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客户进行刺激。
第二:线下
当交易行为发生时,我们希望 30 分钟将外卖送到用户手里,这里面涉及到机器学习的规划,我会详细讲智能的调度,也会详细讲到出餐时间和送餐时间的预估,以及动态定价等这几个模块。智能调度是调度的一部分,我们 30 分钟包括了准备的时间和路上的时间,甚至保证了送到楼下,等电梯到你手上的时间等等,所以 30 分钟有很多不可预估的东西。那么压力平衡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线上交易和我们物流是矛盾的,对于线上交易来说我们当然希望订单越多越好,我们希望有上千万的用户一下子几秒钟进来。但是 30 分钟内把订单全部送出去,这个是不太可能一下子解决的问题,为了达到压力平衡,就要保证交易和物流、配送等保持平衡,既达到交易质量,也不损失用户的积极性。
第三:底层
讲到这两个之后就是一些底层的东西,现在让我们看上一张图,左边包括选址推荐等等,刚才讲到配送是本地,当一个商家定下准备配送的地方就会画一个圈,比如说我送一个圆圈或者六边形,这个不是随便画的,首先有可能这个地方是高速路或者高架桥,不是每个人平台都是一样,有的用户也有可能老是定便宜订单,我们在网格和站点规划的时候会考虑所有因素,这个涉及很多运筹优化的问题,最后一个例子就会讲到选址和网格规划的问题。简单讲一下我们三个部分包含了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所有一些尝试,这对我们业务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运筹优化与应用实例
这一部分我会分两种来说,分别是机器学习的应用案例和机器学习应酬优化的案例。
案例 1 : 出餐时间预估
第一个是出餐时间预估,我在这里用滴滴做比较,什么是等待时间预估,比如我们在滴滴场景下下了一个订单,比如说我想去浦东机场,它会告诉你这个车离这里两公里,3 分钟会到,3 分钟就是等待时间预估。“饿了么” 相当于下了一个单,大概 20 分钟才能做好,我希望来的早不如来的巧,作为我平台骑手刚好在 20 分钟就到,如果早了骑手等在那儿是浪费,但是去晚了,就可能订单超过了时间。
这个出餐时间准确性是关键,当订单完成之后,怎么知道订单花多长时间完成,这个餐厅受很多的因素影响, 餐厅的备餐时间和食堂吃的用户数, 餐品类型, 烹饪方式, 订单大小等因素影响, 且备完餐后无通知,比如说餐厅客户特别多,平时可能 5 分钟做出来,可能人多了就做不出来,还有产品品类的问题,甚至包括一天的天气各种原因,包括餐厅的出勤率,餐厅厨师请假突然少了几个人,这些都是造成预估不准确的原因之一。我们想过为什么不让餐厅做好了告诉我们,我们就去,这个理论是可行,大家想象一下在餐厅场景里面,厨房是什么样的情况,你想象一个厨师满手都是油,出来点一下这个订单好了,下一个订单了,这个是很难想象的事情,我们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数据。这个是一个前提,我们的解决方案毫无疑问是机器学习,最简单版本就是线性模型,一开始效果不是特别好,逐渐演进到后面用了的 GBDT ,大家都比较熟悉下,在场景下做到平均不是特殊平均,加上出餐时间是 10 分钟,我们可以固定 7 分钟到 13 分钟,这个准确率比较高。
免责声明:科技狗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yzl_3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