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Uber已经过了烧钱阶段,对新客的补贴力度降低。与此同时,lyft拿到数轮巨额融资之后,与滴滴打车等全球数家打车公司形成了反Uber联盟。而这个时候,lyft还升级了APP体验,并加大了营销力度,笼络更多司机与乘客,放大平台的品牌价值,而Uber的麻烦显然对Lyft不断增长的公众形象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它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反感Uber的人们对其一种心理报复的隐性需求,也为消费者建立lyft的品牌信任做了反面教材,Lyft得以吸引到了更多的用户,并把其美国服务范围扩大到160座新城市,总数扩展至约为350座。与此同时,Lyft在自动驾驶领域也开始有了不少动作,与Lyft达成明确合作关系的包括创业公司Drive.ai、Nutonomy,整机厂福特、通用、捷豹路虎以及技术排名第一的谷歌Waymo。
当然,这也不能不看到lyft的客户服务体验上的提升获得更多用户的赞赏。市场调研公司Jackdaw Research分析师简·道森(Jan Dawson)表示,Lyft的增长可能与客户的服务需求有关,而不是对Uber的强烈反对。“人们普遍认为Lyft获得成长,是因为乘客对Uber的抵制,但便利常常会战胜道德。”
如果说从便利性会战胜道德,但lyft依然在高速增长来看,Lyft的增长也是建立在它本身的用户体验的基础之上,如果lyft本身不是足够优秀,那么对手再犯错也无法让其获得乘客的青睐。而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Lyft相对比Uber更便宜,而且并没有因为便宜而降低了服务标准,比如注重乘客与司机的良性社交氛围以及车上会准备糖果零食与充电器等设备供乘客使用。对应到中国市场,这是一种性价比的策略,而对应到早前任正非所说的,这个世界百分之九十几都是穷人,即便是美国,中低端的乘车价格匹配以较好的服务标准,依然能圈占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
总体而言,网约车市场是一个尤其注重服务与品牌价值观的市场,尤其是在得到的服务水平对等、接驾时间相同时,人们会更倾向于使用品牌信任度以及价值观更友好的平台。在目前来看,lyft当前的增长有极大的运气成分,即当竞争对手犯错建立了相反的品牌形象的时候,往往会助推另一大品牌的形象与友好度以及用户流入大增长。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年中,Lyft在美国分享乘车市场的份额增长速度是Uber的两倍,从12%已增至超过30%。
我们目前需要看到两家打车平台的差距依然存在,数据显示,Lyft仅在美国每年的乘客量都在数百万人次,但是Uber在世界范围内每天被使用1000万次,两者差距依然存在,但lyft的想象空间在于其更加的品牌美誉度与开放的合作态度造就了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依然有新的想象空间。
lyft能超越Uber吗?目前来看还不可能,但lyft的高速增长对Uber是一个危险信号,因为共享经济平台本质上是创建一个双边市场,链接两端,为双方提供撮合、交易服务,当用户端的流入lyft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往往也将快速带动司机端的流入。目前的美国打车市场,既做Uber又做lyft的司机正在越来越多,而共享平台双边市场的规模化越大,平台生态影响力就越大,基石就越稳固,对Uber的威胁就越大。
当前关键是看Uber能否及时刹车,减少犯错的概率,并修复自身的品牌形象,重建消费者信任价值,如果在这些层面Uber没有做到位,lyft在未来某一天超越Uber也并非不可能。
免责声明:科技狗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yzl_3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