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往深了讲,如果摩拜的商业价值透支,那腾讯继续投资的意愿就会大大减弱,届时为了资本套现,摩拜剩下的价值可能就只有合并了。
腾讯接连3轮领投,官方对外的解释是看好摩拜在最后一公里出行上的想象力。事实上,当时推广微信支付的需求,比最后一公里更为现实。毕竟连接出行,腾讯没有直接的关联业务,而基于其自身庞大的用户数量,也未必看得上这一小块的用户数据。因此,腾讯看中的可能就是单车这种高频的支付入口,而不仅仅是战略投资。
不过如今微信支付已经彻底铺开,而且对支付宝造成了极大的市场冲击,所以一定程度上,腾讯已经不像之前那么需要摩拜来做支付推广了。换句话说,摩拜对腾讯最大的一个商业价值可能已经利用完毕,估计马化腾很难再为摩拜卖力地摇旗呐喊了。
腾讯可能不需要摩拜,那摩拜是否离得开腾讯?恐怕不能。
因为腾讯给摩拜提供巨大流量入口的同时,也意味着把持着摩拜的命脉。据摩拜方面透露,目前单车新增注册用户超过50%来自微信小程序。而且摩拜App的大部分核心功能被小程序覆盖,导致单独下载的意义不大,也就是说,App自带的流量反而受到冲击。
为腾讯的流量入口所控,既是摩拜的幸运,也是其弱点。这可能也是摩拜最近要做出行平台的一个原因,希望自行给App导流,一定程度上尝试摆脱微信的流量引力。
始终未找到商业模式,投资人已没有太多耐心
不得不说,摩拜在探索流量变现及各种新业务上显得颇为积极,也可以看出它正在试图构建更稳定的商业模式,而不只是靠融资烧钱和收取费用。不过即使是互联网思维催生的共享单车,本质上也难以摆脱商业空间有限的制约,尤其是相对成本较高的摩拜。
我们可以看一下摩拜近来尝试的新业务。动作比较大的是所谓的“反滴滴联盟”,9月份摩拜陆续宣布接入首汽约车、嘀嗒拼车,甚至成立专门的出行服务公司,号称要打造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简单地说,其实就是构建一个出行生态,这是目前共享单车最为现实的共赢方式。
只是,且不说这个服务平台能不能实现相互打通,透过这个联盟的组成主体,就很难表现出乐观。网约车市场早已是滴滴一家独大,首汽约车及嘀嗒拼车相当于尾部品牌,再加上一个美团打车,更像是网约车之间的“弱弱结盟”,客观来讲,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而且其中的商业逻辑也有一些问题。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切换,一般情况下,是长途带动短途,很少有骑完单车再产生拼车或打车的需求。所以一定程度上,网约车给单车带来的导流效用更大。而现在摩拜的网约车盟友,本身流量就大不如滴滴,很难指望靠它们带动摩拜的活跃度。
另一方面,摩拜app就是个扫码工具,无法将网约车服务置于内部,它跟约车、拼车平台的合作更多的是不同使用场景的硬嫁接,彼此导流都很难完成。
除了出行,摩拜在卖周边、打广告及共享汽车等方面,也做了一系列尝试。据有些媒体报道,“摩拜生活”中售卖5种商品,从销量上来看,摩拜雨衣销量在100件以上,四款T恤销量在10至40之间不等。如此低频,恐怕难以成事。至于广告,目前能靠广告赚取利润的自行车公司只有法国的Velib,但它的支持来自政府和可靠的资本。
虽然摩拜的困境,也是共享单车的困境,但在决战的关键时刻,压死骆驼的稻草出现在哪一方,哪一方可能就一朝惜败。
现在看来,可能不远了。
免责声明:科技狗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yzl_3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