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各国都希望用立法或政策形式推动国家自己驾驶技术的发展,但是各种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整出一堆幺蛾子。
我国:细则探路,部门责任是否划清?
此次北京自动驾驶测试管理细则的发布,被认为会推动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但是,由于细则过于保守,限制较大,对于一些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来说,并不是一个大福利。
首先,测试主体必须是在中国境内独立注册的企业。这样,许多海外车企和科技企业就没有机会在国内测试。国外企业若想在国内测试,要么委托代理公司测试,要么在中国成立分公司,这无疑增加了企业成本。
同时,我们还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在自动驾驶领域,哪个部委负责自动驾驶技术管理?哪个具体的部门来监管?监管的方式是什么?
从我们的文件颁发主体就知道,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和北京经济和信息委员会联合发布,多部门共同管理,会出现碎片化问题。没有问题时,利益大家一起分,出了问题,归责又可能成为大皮球。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今有规则做支撑对产业发展是好事情。但是,自动驾驶车辆的法律空白,针对自动驾驶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包括改善道路,修建路灯和清晰车道标志,精准的道路绘图,这些都是漫漫长路上一个个要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科技狗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yzl_3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