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过于频繁的健身房跑路事件,这不仅仅是对健身爱好者们的伤害,这对于中国刚刚起步的体育产业来说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如何破局也成了当务之急要做的事。
2、智能浪潮与共享经济井喷:但盈利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经过前面的讲述,我们知道传统健身房的商业模式已经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毕竟商业的残酷性时刻都在提醒企业一定要有生存危机感,如果你无法适应当下的生也竞争法则,不能迎合当下的用户习惯,被淘汰只是理所应当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主体地位日益旺盛,任何行业的经营理念不再是以平台为中心的B2C而是以用户为中心的C2B。意思是说健身房这个行业要想焕发新的生机,就必须改变原先的观念,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身处商业模式、用户习惯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时代,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用创新思维去拥抱去适应变化而不是逃避。
如今,伴随着智能化浪潮以及共享经济的井喷,叠生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经营业态,但无论是工具类的还是模式的,从本质上讲其实都是对用户体验的提高。而健身行业,无论是智能化 24 小时健身房、按次付费又或者是共享健身仓等新元素的出现其实都是对传统模式的修正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新的升级。
我们今天就以 24 小时智能健身房以及共享健身仓这两个当下比较火的商业模式为例,来谈谈这些新出现的商业模式到底有没有对传统健身房进行颠覆和升级。
先说 24 小时智能健身房,这种商业模式从本质上讲其实是打破了传统模式在时间方面的限制,也少了很多各种推销课程的健身教练,这种智能健身房从智能门禁、体测设备,到会员服务都是智能联通。一站式的智能化健身管理体验, 24 小时自助的形式,不管几点,只要用会员卡或者是狠多 4 小时智能健身房采用的智能手环的形式。真正打破了运动时间的限制,这也是对用户体验的一次升级。
再说共享健身仓,这其实是共享浪潮下兴起的产物,不同于传统的健身房年卡模式,共享健身仓按运动时长计费,消费者无需花上千元购买预付卡,有效降低了参与门槛,使得健身这个行为有了普适性的特征,理论上是容易获客的,用户也无需担心天气原因影响跑步,这种新的健身模式往往可以吸引不少用户进行尝鲜。
可以说,无论是 24 小时智能健身房还是共享经济催生下的共享健身仓,新模式下的健身房的运营成本也比传统健身房“轻”了不少,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传统产业往往带来的是人效和坪效的提高,不需要太多的工作人员。而且对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使得健身更加直观和有数据可寻,让每个人真正对自己的健身状况了如指掌,这不但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更加符合当前健身主流人群以及潜在人群的实际需求,是对用户体验方面的全新升级。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纵然这些“新物种”有这般或者那般的好处,可有一个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盈利模式。
先说 24 小时智能健身房,它所改变的往往是对人员的减少,但并没有在盈利模式上产生很好的创新,而且依靠单纯的商业模式的改变往往并没有太高的竞争壁垒,依旧逃不了对社区存量市场争夺的困境当中。
而共享健身仓其实也类似,它的优势在于不仅是对时间上的升级同时也是对空间上的升级,距离用户更近了,但盈利问题同样是它最大的难题,而且共享健身仓的模式本身也有很多痛点,比如对社交方面的缺乏、健身器材的缺少等等。
总的来看,各种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对传统健身房模式进行了很好的升级,年卡捆绑式销售已经不再是主流和长远之计,当消费者的选择变得多样化时,首选必定是性价比最高的那个。
但无论是 24 小时智能健身房还是共享健身仓,它们的商业模式依旧是围绕降本增效为核心来展开,它们只看到了传统健身俱乐部投入大,运营费用高,管理难度大,重营销轻体验的痛点,只是单纯的通过减少场所面积、使用管理系统代替人工、减少在购买器械上的投入来降低成本,或者是通过“零售”式的收费方式来降低门槛。但在盈利方式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收入构成方面依旧单一,收入模式不健康,这一问题无法解决也决定了虽说健身房的花样越来越多,但天花板也是显而易见的。
免责声明:科技狗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yzl_3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