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寺库等二手奢侈品电商回收的二手奢侈品再进入二级市场时售价非常高,与国外新品售价相差无几。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追捧,也让很多奢侈品品牌如Channel等将中国纳入了全球发展计划之中,国内的奢侈品价格正逐渐与国外奢侈品价格趋平,而过去积极赴海外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也逐渐转回了国内,在此情况下恐怕消费者更愿意加钱购买新品。
其三,尽管目前奢侈品行业发展正热,但将奢侈品的发展前景等同二手奢侈品市场显然是不合理的,在国内奢侈品的保有量增长与闲置奢侈品的增长并不成正比。目前国内销售的奢侈品以消耗型奢侈品为主,存在较高的损坏率,再加上国内消费者对奢侈品新品的消费还处于非理性消费阶段,国内奢侈品市场的闲置奢侈品并未出现过剩状态。
其四,对二手奢侈品行业来说,服务无疑是重中之重,对于电商来说更是如此。但国内的二手奢侈品电商除了行业问题之多外,各平台从鉴定、养护到售卖的各项服务都存在问题。一方面,国内是奢侈品仿制品的最大制造地,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受审查的奢侈品中仅有40%的真品,二手奢侈品市场上鱼龙混杂,而电商恰恰是仿冒品流通的最大渠道。但国内缺少正规的鉴定机构,也缺少高级鉴定师,各个平台的鉴定团队均来自第三方鉴定机构,鉴定真伪存疑,鉴定难是二手奢侈品电商发展的极大阻碍之一。
另一方面,国内二手奢侈品平台缺乏奢侈品维修、清洁保养、翻新的专业能力,在各项关于二手奢侈品电商的投诉中,平台假货多,回收的二手奢侈品没有按养护标准存放、保养,寄卖商品撤回后,奢侈品的磨损增加等投诉较多,可见国内二手奢侈品电商仅仅是提供了交易的平台,服务专业性还有待提高。
类比日本发展环境,国内二手奢侈品电商爆发尚远
很多人喜欢将国内二手奢侈品市场类比日本二手奢侈品市场,认为国内二手奢侈品规模不久后便会趋近日本,然而事实上两者目前根本不具备可比性。尽管国内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狂热追求与90年代日本经济繁荣时期的境况相似,但是两国可供二手奢侈品发展的环境却是截然不同。
首先,日本的二手奢侈品繁荣,依托的是整个中古(二手商品)市场的长期有序发展,日本拥有众多的二手商品店,说明民众已经形成了消费二手商品的习惯,甚至有的消费者从不消费一手商品而是选择二手商品。
其次,或许是受国土资源匮乏的影响,日本民众对物品的再利用非常重视,再加上日本处理垃圾需要缴纳相对昂贵的费用,也就导致民众更愿意将闲置物品赠与他人,愿意让有价值的物品进入二级市场。
最后,日本二手奢侈品行业从鉴定回收、保养维护到再次出售的过程都有严格的行业秩序规范,成为鉴定师的标准也非常高,对从业者的诚信度要求也很严格,因此市场内没有假货流通。日本中古市场,不仅是二手奢侈品的保养维护很好,如书籍等一般日常消费品的保质程度也很高,从日本中古市场购买一本99年出版的九成新书,其崭新程度也与新书无异。而物美价廉,正是国内不少消费者愿意不远万里通过代购平台,或前往日本旅游时购买中古品的原因。
再对比国内,国内不仅是二手奢侈品市场,而是整个二手交易市场都处于缺少监管的无序状态,闲鱼、转转等平台的交易经常传出诚信纠纷,而二手奢侈品电商也是如此。国内市场不具备日本一样的发展环境,很快会像日本二手奢侈品市场一样爆发也就无从说起。
结论
二手奢侈品的线上鉴定相比线下难度大,诚信问题是制约二手奢侈品电商发展的因素之一,企业尚不能保证自由平台交易的合规性,自然也难以推动行业有序发展。目前国内奢侈品行业的发展给二手奢侈品电商带来的是虚假繁荣的希冀,二手奢侈品电商想要迎来风口,除了真正的闲置奢侈品保有量增加之外,市场诚信的维护,奢侈品鉴定、维护保养等专业性的提高都是必要之举。
有数据显示,国内奢侈品电商的渗透率在3年后将达到15%,规模在400亿元左右,但线下奢侈品交易却有2300亿的规模。奢侈品交易集中在线下,二手奢侈品电商的天花板很低,由此可见二手奢侈品市场未来的发展增长在线下,然而线下的重资产模式对于线上盈利尚有难题的二手奢侈品电商来说也将是一大挑战。
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本文链接:http://www.cbmag.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3&id=5854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扫一扫关注中国商业期刊网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中国商业期刊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业期刊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业期刊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cbma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