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逐渐渗透到医疗产业,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等领域快速兴起,阿里也是斥重资入局移动医疗的资本之一。阿里健康的建立意在:“打造以医生多点执业和医院、诊所等健康服务机构有效联动为代表的云医院建设,并在医疗支付服务、药品流通和监管、基础环境建设等方面整合资源”。
然而,2016年“民营药店养天和状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阿里健康合谋牟利”这一案件,斩断了阿里多年的药品产业布局。事发之后,阿里健康对药品电子监管系统的运营权被收回之后,案件引发的“停止使用药品电子监管码文件”一出,更是给了阿里当头一棒,阿里健康不得已作出了策略调整。
移动医疗受挫,原因几何?
2016年是被称为移动医疗寒冬的一年。就医160被传裁员300人,并撤销创新事业线之后,寻医问药网、好大夫在线纷纷传出大幅裁员的消息,且规模都在30%-50%。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约有38家互联网医疗企业“死亡”。由此可见,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医药电商流行之后,网上的假冒伪劣产品越来越多,药品安全这个关键问题被激发了出来。在一号店、阿里健康、京东商城三大网购平台均已获得网络售药“入场券”后,互联网的虚拟性、信息海量等特征同时也为制作、销售假冒伪劣药品提供温床,假冒伪劣的药品屡禁不止。
医生对患者进行远程诊断会增加病情误判的风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智能手机的诊断既包括医生的远程诊断,也包括用户的自我诊断。自我诊断要基于庞大疾病数据库的诊断系统,国内很多移动医疗平台都在尝试建立这样的自我诊断和学习系统,如春雨掌上医生、掌握健康等等。而远程诊断是患者和医生通过互联网渠道展开的沟通、问诊,尽管很多人看好远程诊断,但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对诊断结果的重视程度,大部分诊断还是需要现场进行,这将成为线上诊断发展的主要障碍。
医师资源是整个移动医疗的核心,但是优质医师资源格外缺乏。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在用户对移动医疗平台不满意原因占比分布情况中,37.9%的现有用户觉得服务医生不够专业;33.9%的用户认为医院不够权威,33.1%的用户是由于医生服务响应速度不够快而不满。此外,近十年,我国医护人员数量增长仅仅为1.5倍,医生和医疗资质的缺失也是企业和用户共同的担忧。
资本寒冬反映出互联网医院依然存在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缺乏管理人才、医患资源不匹配等问题。但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人类对健康的需求都不会消失,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阻碍移动医疗发展的障碍或许会被人工智能技术铲除。
人工智能——资本大佬的下一块试金石?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步入正轨,互联网大佬、人工智能巨头、旅游地产大鳄等多类企业开始发力人工智能+大健康行业,医疗领域又将掀起战火。“人工智能+医疗”的布局是企业吞并未来大健康产业的基础。
近日,腾讯与医联合资成立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企鹅医生宣布其北京自营诊所正式落地。纵观腾讯的医疗布局,其先后投资微医、好大夫、丁香园、医联等企业。而后,腾讯又投资人工智能医疗公司体素科技,并于8月推出“腾讯觅影”,进一步进军人工智能医疗领域。腾讯一步步对线上线下智慧医院的精心建设,展示了腾讯意图实现医疗链条全覆盖的决心。
百度与阿里两大互联网巨头也早已从“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着手进军大健康产业。百度于去年10月份推出了百度医疗大脑,而今年阿里健康研发的医疗AI产品“Doctor You”也正式推出。
众所周知,百度医疗生态以大数据资源和处理能力为核心,其原因在于百度起家于搜索引擎,百度在大数据整合处理上更具优势。在人工智能+医疗方面,百度同样结合大数据、云计算推出了百度大脑,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海量医疗数据、专业文献的采集与分析,辅助医生完成问诊。如今,百度医疗将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传统医疗行业相结合,通过更加丰富的数据建立精准的用户健康画像,从而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在人工智能+医疗方面,阿里健康研发出的“Doctor You” AI系统,包括临床医学科研诊断平台、医疗辅助检测引擎、医师能力培训系统等。其目的是让人工智承担专业医生助手的工作,减轻医生工作量。近日,阿里健康还宣布与华东三家医院签约,加速智慧医疗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在医疗领域的落地。
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本文链接:http://www.cbmag.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3&id=5855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扫一扫关注中国商业期刊网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中国商业期刊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业期刊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业期刊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cbma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