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在规模和利润的发展取舍上,京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属于注重规模。由京东的自建物流体系可知,京东同样提供从商品的购买到配送到家的一站式服务,其必须不断投入资金参与打造物流体系等建设,将规模逐步扩大。这也就意味着京东要想继续赢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保持持续盈利,就必须面临高成本投入带来的压力。
唯品会:而身为特卖电商的唯品会,在规模和利润的均衡发展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今年6月份,唯品会的品牌定位语变更为“全球精选,正品特卖”,位列国内B2C电商平台第三,实现连续十九季度的盈利。唯品会取得的这些成效,与其构建的生态有很大关系。从自营货品、到自营仓储和自营物流,唯品会的正品闭环模式也为其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不同于普通电商有需求才去搜索货品的经营方式,唯品会打造了“线上逛街”模式,吸引用户的浏览兴趣,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用户黏度,还提升了客单价,为平台带来不小的收益。2017年第二季度,唯品会客单价从去年同期572元上涨到606元。因此,在高客单价和高复购率的加持下,其得以实现不断增长的盈利目标。同时,在盈利方面,数据显示,唯品会第一季度净营收增至159.5亿元,同比涨幅31.1%;到2017年第二季度净营收增至175.2亿元,涨幅达30.3%,可见唯品会实现了规模和利润的双丰收。
总体来看,在规模和盈利的平衡上,二者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至关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平台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两者的均衡发展。
着眼现在还是面向未来:现在是基础,未来是生命
说到电商企业的发展注重现在和未来,毫无疑问,最佳的答案必然是既着眼现在又要面向未来,不得不说这是绝大多数电商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为了生存不得不着眼现在,为了长久的发展大计,却也不能忽视未来的发展规划。同样,在现在和未来的抉择中,天猫、京东和唯品会有着不一样的答案。
天猫:天猫采取的是快速扩大规模的集市平台模式,也因此占据了在线零售市场最高的份额。不过,这种快速扩大规模所采取的措施,对于后期补救工作就显得脚步沉重一些。
京东:对于B2C电商京东来说,其一开始采取的自营模式更多偏向于未来。在京东的模式发展中,其从一开始的不被看好,到现在的口碑丰收,离不开自营物流为其带来的良好效益。众所周知,京东一开始花重金建立物流体系之时并不被人看好,不过在慢慢的发展过程中,其凭借快速的到货措施和良好的服务体验,慢慢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唯品会:对于唯品会来说,现在和未来同样要列入考量。当下,唯品会深入产品原产地,实地查验工厂各项内容,对货品精挑细选,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全面评估供应商实力,为货品的品质提供有力保障。
未来,唯品会一直都注重打造品质消费,不断提升用户的价值。早在2014年,唯品会就在美国硅谷成立了海外研发中心,建立了专业的顶尖技术团队。正是这种前瞻性的思维,让用户可以享受到技术创新带来的种种好处,例如人脸识别、虚拟试衣、试妆等场景化的购物体验,实现科技赋能用户体验,为用户精确匹配商品,省去挑选商品的诸多烦恼。
在市场越来越细分化的前提下,电商平台现在的发展固然重要,却也不能忽视未来的发展规划,良好的发展规划能为平台带来良性循环,并且带动平台走向未来。
构建生态重要还是正品闭环重要:生态是根本方向,正品是基础保障
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下,有人提出,电商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演化为现在的生态圈与生态圈的竞争。
天猫:依托阿里的天猫,其运营模式离不开阿里的战略规划,其生态圈亦然。在生态建设上,天猫显得较为短促,通过提供平台展示增加流量来源,同时也包括商家自主挖掘。这就说明了其与商家之间的合作存在短板,天猫与商家之间互利共生机制还需完善,另外为了攫取更多流量,商家们需要购买广告位等,天猫商家不得不在竞争中求生存。
京东:依靠自建物流的京东,生态圈就显得完善了许多,其包揽了商品的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和售后这些环节。这种独特的商业链路发展方式,使其在用户口碑的建设上形成了良性循环效果。正品保障上,京东多数商品都属于自己经手,在控制货源正品率上有着自身的优势。不过因为存在第三方卖家,京东的正品把控,也就需要增设一道关卡。
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本文链接:http://www.cbmag.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3&id=5858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扫一扫关注中国商业期刊网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中国商业期刊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业期刊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业期刊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cbma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