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菜鸟小G还是京东的无人车目前看来只能实现短距离的陆地配送,而针对地形复杂或是需要跨海派送的货物,电商们还有一件高科技利器–无人机。其实,无人机产业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国际上以亚马逊为首的各大运输公司都在争相发展使用无人机运输,以节省人力成本,但在中国由于政策限制目前无人机的运用率还较低。
(京东无人机准备起飞)
目前京东无人机调度中心使用的是载重10-15斤,飞行半径10-15公里的末端无人机。在前几日的JDD大会上,刘强东在谈京东AI战略布局说过,春节后京东重型无人机将上飞测试载重将过吨。据悉,京东在西安的飞行服务中心也正式投入运营,在宿迁京东准备建立无人机行业“黄埔军校”,这两地将兼具无人机研发测试、运营调度等多项功能,可见京东在无人机上投入了大量心血。京东一面搞无人机搞的热火朝天,菜鸟网络CEO董文红却在一旁破了冷水:不要以为搞个无人机就是智慧物流了。
(菜鸟无人机组跨海运送快递)
董文红话虽这么说的,但她认为无人机是电商物流的一种补充,菜鸟想搞就可以搞得很好。这不近日,来自菜鸟网络6架无人机组成的无人机机组就耗时9分钟,将6箱货物飞跃海湾带给了福建莆田市山亭镇湄洲岛的居民。菜鸟网络相关负责人还表示这一无人机编队厉害之处在于可以载重14斤并能应对6级强风。
四、中国智慧物流的进展
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法人单位数近30万家,A级物流企业超过4000家。自2009年智慧物流概念提出以来,各大涉足物流行业的公司都在推进自家的智慧物流建设。国内除阿里和京东外,顺丰等物流公司以及苏宁等电商也在进行智能化建设,AGV机器人也已在各家仓库奔走忙碌,各家的无人机也在进行飞行测试。
(图为顺丰无人机在运送快递)
物流公司方面,顺丰2016年研发投入达5.6亿,到今年5月顺丰的无人机领域专利数量达64项,这一成就着实惊呆了一种小伙伴,阿里搞无人机多半也是受了顺丰的刺激。通达系也开始注重物流科技和人才的投入,在加盟的快递企业中,转运中心自动化程度由高到底依次为:韵达、圆通、中通、申通。
(图为苏宁云仓仓内图)
电商方面,除阿里、京东两家外,苏宁势力也不容小觑。2016年“双十一”前夕苏宁云仓投入使用,A字架自动拣选系统、自动分拨系统、一步式装车系统等使苏宁云仓实现高度自动化。像京东一样,苏宁物流也在向无人化物流生态靠近,目前苏宁的无人机已经在今年6月成功完成首飞配送任务。
此外,一些专门研发机器人的公司也纷纷涌现,比如申通货仓内使用的就是海康威视的分拣机器人,海康威视在11月初还发布了具有自主激光SLAM导航的几款搬运机器人。还有埃斯顿的六轴通用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也在物流行业广泛使用。
结语:技术战+公关战加持的物流大战
其实无论是公关的“三无”策略,还是菜鸟的智能仓储设备,这两年两家都开始大打技术牌的背后一方面是真正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也有极大的传播的需求,要不然京东也不至于在618转门把无人车在人大校园里溜一圈,双十一前刘强东大谈无人机物流。
但从实际技术落地看,目前机器人在物流产业中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仓储机器人和分拣机器人,这两者将成为京东和菜鸟物流大战中的关键变量之一。无人机、无人车的最后一公里派送,仍然存在很大的场景落地难度,目前很大程度上还是PR大于实际应用。
从上面的对比不难看出,主打物流平台的菜鸟,在建设仓储中心的同时,可以借助合作伙伴“三通一达”已有的中转站,形成多点覆盖网络。而在配送和派送上,采取众包式的菜鸟主要负责挖掘大数据信息,为各大仓储中心间的物流调度作出最优的选择。所以,菜鸟要做的是关键点和关键技术,它不必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布局,也不必对配送机器人和无人机进行大规模量化。而京东走的是自建物流体系,仓储建设上肯定比菜鸟要下更大力气,在无人车和无人机发展的要求和需求上也比菜鸟更强烈。
免责声明:科技狗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yzl_3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