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美味生活创始人周显军曾为美团第一位90后区域总经理,如今他的无人货架创业项目,获得了包括点亮基金和水滴公司的投资,前者由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龙伟、李璟联合创办,后者则为原美团第10号员工沈鹏的创业项目,沈鹏还将出任美味生活的业务顾问。
如果将眼光放得更宽泛一些,盒马鲜生9月被曝进入无人货架领域;饿了么于同月宣布启动无人货架项目,后更名为饿了么NOW;再到12月19日,阿里按捺不住,自己直接上手,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正式进军无人货架领域,这些都是阿里系入局的更具象表现。
司江华在接受《风眼》记者的采访时表达了他的观点,无人值守便利架的战争分为三个阶段,依次是点位之争、运营之争、技术和供应链之争,而在第一个阶段,“哪一家可以率先达到30万个左右点位的体量,基本上就可以占据绝对优势”。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会更多得集中在美团系和阿里系,在最早期的点位之争中,地推能力将是占据优势的关键能力。
市场疯狂加速:三个月融资超20亿
无论是从融资并购角度,还是在业务层面去观望,无人货架都可以称之为一个被快进的风口。
据《风眼》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至少有超过50个玩家入场,三个月内已经涌入的资金至少超过2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据究竟有多疯狂?可以类比的是,共享单车的鼎盛时期,半年时间里融资近30亿元;上半年的共享充电宝热潮,在3个月内获得16笔融资,融资金额近12亿元。
2017年10月,永安行与哈罗单车宣布合并,比起共享单车爆红一年才姗姗来迟的合并第一案,无人货架领域的合并显得雷厉风行——9月28日,果小美与番茄便利战略合并,对外使用“果小美”作为统一品牌,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任合并后新公司的CEO,番茄便利创始人殷志华担任总裁;10月23日,猩便利宣布已全资完成对51零食的收购,后者在川渝地区具备相当的市场占有率。
▲图为合并后董事会合影:IDG资本董事楼军(左一),原美团COO干嘉伟(左二),番茄便利创始人殷志华(中),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右二),蓝驰创投执行董事吴佳捷(右一)
而在点位的争夺上,数量和质量孰轻孰重?多数玩家给到《风眼》记者的答案是后者。
小e微店荣光11月底接受《风眼》记者采访时强调,从2016年下半年转型做无人货架开始,团队就坚持只做100人以上的企业,“低于100人的企业我们是不做的,今年年底应该能达到近万的点位,明年上半年是2.5万个,预计可以实现一个亿的月交易流水,全国单点销售额在170元左右。”
在荣光的眼里,针对三四十人小规模企业的点位其实已经偏离了商业模式本质,他预判这个规模的点位会打得非常凶,“(进驻三四十人规模的企业)不可能赚到钱,我也不愿意趟这趟浑水。”
▲小e微店无人货架
司江华的观点和荣光恰恰相反,他对《风眼》记者的回答显得针锋相对,“你不能说100人公司的人有需求,30人公司的人就没有需求,只能证明你没有能力满足30人的公司。把这个业务当成生意看,跟当成商业模式看是两种思考路径,猩便利要打造的是消费方式,要做消费平台。”
根据司江华提供的数据,目前猩便利的无人值守便利架已经覆盖了全国40多座城市,首先渗透超一线、一线二线城市,超过3万个点位,覆盖几十万用户,累积购买用户达300万;果小美阎利珉透露,目前公司每天新增的进驻公司早已超过一千家,预计2018年将覆盖100万个点位。
▲猩便利无人货架
在9月宣布完成C+轮融资的同时,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同时表示要在内部孵化的无人货架项目便利购上投入3亿元,并迅速拓展10万个点位,便利购负责人李漾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在2018年年终达到这个量级,同时他向《风眼》记者透露,明年内部还将拿出1亿美元投入在无人货架上,“总共10亿元人民币,无人货架对于每日优鲜来说是战略和意义的,是至关重要的战略。”
免责声明:科技狗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yzl_300@126.com